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 Show all posts

2025/06/04

2025年日本各地區梅雨結束(出梅)預測

今天(7月 18 日),日本氣象廳宣布,關東甲信地區、北陸地區和東北南部地區的雨季被認為已經結束。關東甲信地區的雨季比正常時間早一天結束,北陸地區比正常時間早五天結束,南東北地區比正常時間早六天結束。

---------------------

根據日本氣象廳預報,日本西部的梅雨季已於6月27日結束

這是日本氣象觀測史上最早結束梅雨的一次。

預計今年日本的炎熱夏季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請注意安全。


根據日本氣象廳及主要天氣資訊網站的最新預測,2025年日本各地區的梅雨結束(出梅)預計如下:

地區
預計出梅日期
平年出梅日期
去年出梅日期
沖繩
約6月21日
約6月20日
約6月20日
奄美
約6月29日
約6月22日
約6月22日
九州南部
約7月15日
約7月16日
約7月16日
九州北部
約7月19日
約7月17日
約7月17日
四國
約7月17日
約7月17日
約7月17日
中國
約7月19日
約7月21日
約7月21日
近畿
約7月19日
約7月18日
約7月18日
東海
約7月19日
約7月18日
約7月18日
關東甲信
約7月19日
約7月18日
約7月18日
北陸
約7月23日
約7月31日
約7月31日
東北南部
約7月24日
約8月1日
約8月1日
東北北部
約7月28日
約8月2日
約8月2日

以上僅為預測,實際日期可能因天氣狀況而有所變動。


各地區梅雨結束後的夏季天氣與氣溫預測

沖繩・奄美

  • 天氣:梅雨結束後,進入真正的夏季,晴天日數增多,同時也是颱風頻繁來襲的時期,請隨時注意最新氣象資訊。

  • 氣溫:白天氣溫常超過30°C,濕度高,務必做好防中暑措施。

九州・四國・中國

  • 天氣:出梅後陽光強烈,連日高溫(超過30°C)天氣持續,局部地區易有雷陣雨(午後雷雨)。

  • 氣溫:氣溫有時會達到35°C,都市地區夜間氣溫也不易下降,將出現「熱帶夜」(夜間最低溫超過25°C)。

近畿・東海・關東甲信

  • 天氣:梅雨結束後,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晴天持續,進入夏季高峰。午後大氣不穩定,容易出現突發雷雨或強降雨。

  • 氣溫:大阪、名古屋、東京等大都市可能出現多日超過35°C的酷暑,濕度高,體感溫度更高。請隨時補充水分並適當使用冷氣。

北陸・東北

  • 天氣:北陸、東北南部梅雨結束較晚,結束後晴天增多。日本海側因焚風現象,可能出現極端高溫。

  • 氣溫:超過30°C的日子增多,山形、新潟等內陸地區有時會接近35°C。東北北部相對較涼,但近年也常見高溫日。


給來日外國旅客的夏季氣候建議

  • 防中暑:日本夏季濕度高,體感溫度比實際溫度更熱。請隨時補充水分與鹽分,並適時休息。

  • 穿著建議:建議穿著輕薄、透氣的衣物。室內冷氣較強,建議攜帶薄外套。

  • 防曬措施:日照強烈,請使用帽子、太陽眼鏡及防曬乳。

  • 應對天氣突變:午後常有突發雷雨或強降雨,建議隨身攜帶折疊傘。

  • 颱風資訊:7月下旬至8月為颱風季,請出發前及停留期間隨時關注最新天氣資訊。


總結

2025年,沖繩預計於6月下旬出梅,九州至關東甲信約於7月中下旬,東北則於7月下旬。出梅後全國將進入真正的夏季,酷暑與熱帶夜持續。日本夏季高溫多濕,請注意防中暑及天氣突變,做好充分準備,祝您在日本有個安全舒適的夏日旅程!

2025/06/02

日本神社與仙道的關係

1. 前言

日本神社作為神道祭祀設施,是日本文化的核心。然而,從歷史來看,中國傳入的道教與仙道(神仙思想)對神社與神道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仙道作為追求長生不老與神仙境界的修行體系,透過與神道神觀念、儀式、修驗道的融合,形成了日本獨特的宗教文化。本文將從歷史、思想、實踐三方面,詳述日本神社與仙道的關係。


2. 什麼是仙道

仙道(神仙道)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思想與實踐體系之一,追求長生不老、成仙。其修行法包括內丹法、煉丹術、冥想、呼吸法、食養等,目的是與神靈或自然靈溝通,獲得超越凡俗的力量。


3. 神社與仙道的思想接點

(1) 神道與道教・仙道的思想融合

日本古代以土著神明(八百萬神)信仰為基礎,7世紀後中國佛教、道教、仙道傳入,對神道世界觀產生重大影響。中國「神道」一詞也見於思想史,日本則以「神之道」結合本土信仰。

仙道的不老不死、成神仙思想,反映在日本神話中的天照大神、素戔嗚尊、大國主命等神格,以及天皇的「明神」觀念(超越存在的天皇)。這與《莊子》「神人」哲學、道教「即身地仙」思想相通。

(2) 神社祭祀與天人相關

中國古代祭祀思想重視「天人相關」,天上神明與地上祭祀結合。日本律令制下,天皇作為祭祀中心,透過神社維持國家與神明一體性,其背後有道教・仙道的祭政一致思想影響。


4. 仙道元素導入神社實踐

(1) 神仙信仰與神社祭祀

日本神社祭祀天神地祇、祖靈、自然靈,甚至異國神明。這種多神包容性與道教多神體系、神仙信仰高度契合,仙人或神仙信仰被納入神社祭神與傳說。

如古代天皇或偉人被神格化,類似道教真人、仙人神格化。山、瀑布、岩石等自然物神格化,也與仙道自然崇拜一致。

(2) 修驗道・神仙道與神社

中世以降,修驗道(山岳信仰、密教、神道、道教融合)發展,與神社密切相關。修驗道積極吸收仙道修行體系與神仙觀,作為「兩部神道」或「神仙道」影響神社祭祀。

江戶時代以降的神仙道,將神道神明與道教神仙、哲學、位階融合,為神社祭祀與修行觀帶來新層次。如仙道修行(內丹法、冥想、呼吸法)及「靈胎」思想被引入神社祈禱與修行體系。


5. 仙道與神社的薩滿元素

日本神仙道具異界飛翔、脫魂型薩滿特徵,與神社祭祀中的「神憑」、「御靈信仰」結合。巫女或神職憑依神靈降神託,與仙道「靈體」或「三界飛翔」觀念相通。

神社祭祀的「天狗」、「山神」等,也與仙道仙人、神仙觀融合,深植於修驗道與民間信仰。


6. 神社對異國神・道教神的包容

日本神社積極接納異國神明(荼吉尼天、牛頭天王、方位神等)及道教・陰陽道神明。這展現神道多元包容性,道教・仙道神明被納入神社祭神、護符、祈禱體系。

如牛頭天王原為印度・中國神明,經祇園信仰納入神社,成為疫病除厄之神。


7. 仙道修行體系與神社儀禮

仙道修行(內丹法、冥想、呼吸、食養)影響神社祈禱、護摩、禊、鎮魂、御靈祭等儀禮。「長生不老」、「現世利益」、「神人合一」等思想,深植神社祭祀與祈願。

神社護符、御守、祓除儀式亦吸收道教、仙道符咒體系。


8. 總結

日本神社以神道信仰為基礎,靈活吸收中國道教・仙道思想、修行體系、神仙觀與儀禮技法,形成獨特宗教文化。神社祭祀中的神仙信仰、與修驗道結合、異國神包容、儀禮與護符中的仙道元素,展現神社與仙道多層次融合,至今仍為日本精神文化核心之一。


2025/06/01

日本古來神事與道教、符咒的融合例

日本的宗教文化自古以來即由多元信仰交織而成,特別是神道的古老神事與中國傳入的道教及其符咒(咒符)元素融合,深植於日本的宗教習俗與儀式中。本文將詳細說明日本古來神事與道教、符咒如何融合,並介紹具代表性的歷史背景與實例。


1. 日本古來神事的基礎與咒術元素

日本神事起源於繩文時代的自然崇拜與泛靈信仰,祭祀自然現象、季節變化、稻作豐收及疫病驅除等,祈禱與咒術密不可分。古代祭司與巫女透過祭文、舞蹈及咒語,呼喚神靈、淨化穢氣、驅除災厄。

隨著7世紀起中國道教與陰陽道傳入,日本古代神事逐漸引入更為系統化的咒術與祈禱技術。


2. 道教傳入日本與陰陽道形成

道教融合老莊思想、陰陽五行、神仙信仰等,於飛鳥至奈良時代由渡來人及僧侶帶入日本。陰陽道以陰陽調和及五行理論為基礎,發展出曆法、占卜、厄除與祓除咒術,深植國家政治與民間信仰。陰陽師安倍晴明為代表人物。

陰陽道吸收道教咒術元素,發展出呪禁道,使用咒語與刀劍驅邪,兼具醫療功能。


3. 融合實例:蘇民將來符與祓文

伊勢志摩地區的「蘇民將來符」是道教咒語與神道祓除儀式融合的典型。此符以「蘇民將來之子孫也」柳札作為男女左右佩帶的厄除符。

祭文末尾的「急急如律令」為道教咒語,陰陽道與道教融合的結果,用以驅除疫病與災厄。祭文中亦列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玉女等道教神祇,與神道神靈並列,強化除厄力量。


4. 四神信仰與陰陽五行思想融合

高松塚、吉備古墳壁畫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源於中國陰陽五行,象徵四方守護神,融入日本古代信仰,影響神社配置與祭典,反映道教宇宙觀與方位祈福的咒術功能。


5. 茅輪繞行與人形祓除的符咒關聯

「夏越祓」的茅輪繞行與人形祓除儀式,深受道教符咒思想影響。人形承載穢氣與災厄,投入水中象徵轉移與消除,與道教身代符咒相似。茅輪利用茅草避邪,繞行祓除邪氣,結合陰陽五行理論。


6. 修驗道中的道教與符咒影響

修驗道融合山岳信仰、道教、密教、神道、陰陽道,7~8世紀由役小角創立。其咒術含道教咒語與符咒,如「不動緊縛法」及「邪氣加持」,為道教咒術與日本古信仰的結合。


7. 神樂與鎮魂咒術的關係

神樂為招請神靈、祈求神魂賜福的舞蹈,起源於鎮魂咒術。神樂含陰陽五行咒術元素,與道教招魂、鎮魂儀式相通。舞蹈與音樂作為巫者媒介,傳承古代咒術傳統。


8. 總結

日本古來神事基於自然崇拜與泛靈信仰,經7世紀起道教及陰陽道咒術體系融合,形成蘇民將來符、急急如律令咒文、四神信仰、茅輪繞行、人形祓除、修驗道咒術、神樂鎮魂儀式等多元融合形態。此融合非單純宗教混合,而是日本獨特信仰體系,祈願消災避厄、與自然調和的精神文化,延續至今。

2025/05/28

日本的「夏越之祓」與道教、符咒的關聯性


夏越之祓的概要與神道背景

「夏越之祓」是日本每年六月底舉行的重要神道儀式,目的是驅除半年來的穢氣,祈求剩餘半年的健康與消災。儀式中常見「茅之輪過」及「人形」等祓除行為,並與京都祇園祭及「蘇民將來」傳說密不可分。

道教影響與歷史背景

渡來人與道教思想的傳入

道教思想透過渡來人於佛教傳入前已進入日本。應神天皇時代,東西文部、秦氏等族群自中國大陸或朝鮮半島攜帶道教儀式與思想來日。他們在神事中誦讀漢語祝詞,並以金銀塗抹人形來進行消災祈福,這些做法具濃厚道教色彩。

律令國家與道教、陰陽道的接受

日本律令國家雖原則上排斥道教信仰,但陰陽師、咒禁師等部分人員仍可施行道教方術。陰陽道深受道教五行、風水、泰山府君祭等影響,並與神道信仰融合,發展出日本獨特的宗教文化。

祓除儀式中的道教元素

「夏越之祓」儀式中可見道教思想痕跡。例如《延喜式》等古代法典記載,渡來人於祓除儀式中奉獻祓刀,誦讀漢語祝詞,內容涉及中國五方五帝、四時四氣之神,明顯屬於道教用語。此外,使用人形(金銀塗抹)祈福消災,也與中國符咒文化中「身代」及「厄除」觀念一致。

符咒的關聯性

符咒的定義

符咒為道教中以紙、木、金屬等材料書寫特定圖形或文字,用以祈福、消災、治病等目的的法術。日本自平安時代起,陰陽師、修驗者廣泛運用符咒。

夏越之祓中的符咒元素

「夏越之祓」中的人形、茅之輪即具符咒性質。人們將姓名、年齡寫於人形上,吹氣於人形後投入河中,象徵將災厄轉移、消除,這與道教符咒及身代儀式如出一轍。茅之輪則利用茅草的避邪力,藉過輪祈求消災,與道教五行、陰陽思想密切相關。

蘇民將來傳說與道教元素

「蘇民將來」傳說中,素戔嗚尊旅途中受蘇民將來款待,並許諾其子孫佩戴茅之輪可避疫病。這種以茅之輪、粽子為厄除的風俗,與道教護符及祈福思想高度相似。

總結:神道、道教、符咒的融合

「夏越之祓」雖為日本神道傳統儀式,卻深受中國道教、符咒文化及陰陽道影響。現今儀式中之人形、茅之輪、祝詞、蘇民將來傳說等,皆為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產物,體現出日本古代宗教的複雜性與包容性。

2025/05/21

2025年日本梅雨(雨季)展望

根據日本氣象廳預報,日本西部的梅雨季已於6月27日結束

這是日本氣象觀測史上最早結束梅雨的一次。

預計今年日本的炎熱夏季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請注意安全。

------------*----------*-----------

 2025年日本的梅雨預計呈現「期間較短」、「總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多」、「高峰期有較高的豪雨災害風險」等特徵。以下將依地區詳細說明梅雨開始與結束的時期、天氣趨勢與注意事項。


各地區梅雨開始與結束時間

沖繩・奄美

  • 梅雨開始:5月下旬(較往年晚)

  • 梅雨結束:6月中旬(較往年早)

  • 期間:預計比往年短10天以上

  • 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少

九州南部

  • 梅雨開始:約5月30日(與往年相近)

  • 梅雨結束:7月中旬(略早於往年)

  • 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多

九州北部、四國、中國、近畿、東海、關東甲信

  • 梅雨開始:6月上旬(與往年相近)

    • 具體約在6月4日至7日

  • 梅雨結束:7月中旬(與往年相近或略早)

  • 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多

北陸・東北南部

  • 梅雨開始:6月中旬(與往年相近或略晚)

  • 梅雨結束:7月中旬(較往年早)

  • 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多

東北北部

  • 梅雨開始:6月中旬(與往年相近)

  • 梅雨結束:7月下旬(較往年早)

  • 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多


2025年梅雨的特徵

梅雨期間趨勢

  • 整體而言梅雨期間較短,特別是沖繩・奄美,預計比往年短10天以上。

  • 梅雨開始與結束會自南向北推進

  • 相較於2024年,2025年多數地區梅雨開始時間較早。2024年多數地區梅雨開始較晚,2025年則預計與往年相近或略早。

雨量與豪雨風險

  • 沖繩・奄美: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少,但6月上旬至中旬可能因梅雨鋒面活躍而出現強降雨。

  • 九州南部至東北北部: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多。特別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太平洋高壓增強,梅雨鋒面活躍,西日本、東日本太平洋側、北陸與東北地區有較高豪雨與災害風險。


梅雨鋒面與氣象背景

  • 2025年拉尼娜現象影響減弱,熱帶太平洋西部海面溫度持續偏高。導致偏西風偏北流,太平洋高壓勢力增強。

  • 6月太平洋高壓強勢,梅雨鋒面易停滯於九州至本州南岸。

  • 7月太平洋高壓進一步北推,梅雨鋒面北移至日本海與東北地區。


各地區降雨高峰與注意事項

地區雨量高峰時期雨量趨勢注意事項
沖繩・奄美6月上旬~中旬持平或偏少豪雨、河川暴漲、土石流需警戒
九州~關東甲信6月下旬持平或偏多豪雨、土石流、都市淹水需注意
北陸・東北7月上旬持平或偏多豪雨、河川暴漲、土石流需警戒
  •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暖濕氣流流入梅雨鋒面,鋒面活躍,西日本、東日本太平洋側、北陸、東北地區易發生強降雨及豪雨。

  • 須防範河川暴漲、住宅淹水、土石流等災害。


2025年各地區梅雨預測總覽

地區梅雨開始(預測)梅雨結束(預測)期間趨勢雨量趨勢
沖繩5月下旬6月中旬較短持平或偏少
奄美5月下旬6月下旬較短持平或偏少
九州南部約5月30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九州北部約6月4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四國約6月5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中國約6月6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近畿約6月6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東海約6月6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關東甲信約6月7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北陸約6月11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東北南部約6月12日7月中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東北北部約6月15日7月下旬持平持平或偏多
※日期為預估,請以日本氣象廳或各大氣象公司最新公告為準。

總結與防災準備

  • 2025年梅雨預計沖繩・奄美為較晚開始、較早結束,其他地區則與往年相近

  • 梅雨期間整體較短,但總雨量與往年持平或偏多,局部地區有豪雨及災害風險,特別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需特別警戒

  • 請及早做好河川暴漲、土石流、都市淹水等防災準備,並密切關注最新氣象資訊。

今年梅雨期間,沖繩・奄美雨量預計與往年持平或偏少,九州南部至東北北部則為持平或偏多。6月下旬至7月上旬豪雨災害風險較高,請多加注意。


梅雨防災小提醒

  • 確認避難路線與避難場所

  • 準備緊急用品與防災包

  • 清理排水溝與水道

  • 隨時關注最新氣象資訊


2025年梅雨預計呈現「短期集中型」,高峰期豪雨及災害風險偏高,請比往年更早做好準備並保持警覺。


Popular posts